望岳談|光威啟示錄:“母機思維”,自主創新的“第一粒扣子”
發布時間:2024-08-19
8月上旬,記者到威海光威集團采訪,這家企業研發碳纖維20多年,以“母機思維”解決了我國碳纖維生產“卡脖子”難題,實現了核心工藝自主研發、核心裝備自主設計制造、核心技術與裝備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讓人印象深刻。
現代企業擁有先進生產線的工廠不勝枚舉,但一些生產設備要么是從國外進口,要么是國內組裝,光威的特別之處,是有自己的車床車間,自己制造生產設備。記者在光威精密機械有限公司看到,這里能夠制造碳纖維設備、預浸料設備、纖維纏繞設備、鋪絲鋪帶設備、地面保障裝備和航空航天工裝模具等系列產品,實現了碳纖維裝備的自主保障。
光威碳纖維設備
光威復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技術人員介紹:光威提出“母機思維”,實施母機工程,通俗講就是自己擁有制作機器的機器,能夠制作做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生產設備。產業鏈條以“母機工程”為源頭作延伸,實現了全產業鏈的自主發展,即“原絲-碳纖維-織物-預浸料-復合材料制品-裝備制造-檢測分析-技術設計”全產業鏈發展,走出一條“跳出院墻、圍著院墻轉”的發展路徑。
2024年4月8日,光威復材(300699)發布2023年年度報告,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25.18億元,實現凈利潤8.73億元。光威的快速發展,得益于光威以“母機思維”掌握了自己的發展命運。
“母機思維”是自主創新的“第一粒扣子”。如今,“扣扣子”常常引申到人生成長領域,強調從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時期,就抓好價值觀教育和養成,讓青少年一開始就接觸正確的價值觀。其實,企業發展壯大又何嘗不是如此?“母機思維”是自主創新的“第一步”,把這粒“扣子”扣好,企業就在起跑線上搶占到了先機。
光威以“母機思維”實現自主發展,是因為曾有上游材料受制于人的痛苦。“母機思維”,是和“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思想一脈相承的,而且產生的背景也有相似之處。過去戰爭年代,“自力更生,豐衣足食”思想,是在敵人圍困下,資源貧乏,于是決定靠自己的雙手解決經濟保障和彈藥自給自足的問題;在改革開放時代,高科技壁壘、貿易壁壘依然屢見不鮮。
以釣魚竿為例,光威集團在1998年開始引進國內首條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生產預浸料。但2000年時,發達國家開始禁止原材料“碳纖維”出口。為解決釣魚竿所用原材料——碳纖維問題,光威集團先是引進國內首條寬幅碳纖維預浸料生產線,又上馬碳纖維研發生產,自籌資金、自組團隊,2005年研制出的CCF300級碳纖維,一舉打破了國外壟斷, “一個碳纖維產線有4萬個零部件,要解決2000個問題,‘母機工程’的研發,打破了三封鎖——產品、技術、裝備三封鎖”,并改變了世界碳纖維格局。
光威的“母機”工程,也是一個由低端到高端不斷升級的過程。從簡陋的釣魚竿生產設備起步,到今天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光威集團“母機工程”一步一步邁向高臺階。光威集團十分重視科研創新平臺建設,現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碳纖維制備及工程化國家工程實驗室、山東省碳纖維制備及應用技術重點實驗室、山東省碳纖維及復合材料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十余個省級以上科研平臺,先后承擔了國家和省市級科研、產業化項目100多項。榮獲“國家科技發明二等獎”“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中國質量獎提名獎”“山東省新舊動能先進集體”等省部級以上獎項和稱號。截至目前,光威集團取得各項專利700多項,現已形成以戶外釣具、碳纖維及復合材料、汽車配件以及相關配套為核心的三大產業集群。
光威鋪絲鋪帶設備
“母機思維”,本質上是從源頭上解決仰人鼻息的問題,通過在源頭抓裝備機器制造,解決了外在因素制約問題,從此可以生生不息。
“母機思維”里邊有生于憂患的意識,更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就讓人想到光威集團的創始人陳光威。光威集團能有今天,與陳光威“種下”的精神基因有莫大關系。決定一個企業發展的,是人的精神,是企業家的眼界。
陳光威是一位具有民族擔當的民營企業家,在光威集團成長壯大的進程中,陳光威成為“中國釣具產業的奠基者、領航者,中國碳纖維產業化的開創者、先行者”。
陳光威一生,主要做了兩件事:一是面對國際封鎖,解決了釣竿用碳纖維的自主生產問題, 實現了國產碳纖維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企業也由傳統勞動密集型企業成功轉型為高科技企業;二是承擔國家“863計劃”項目,研制出戰略新興材料碳纖維領域,使中國成為世界少數掌握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國家,打破了我國高性能碳纖維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企業成為航空航天國防用碳纖維絕對主力軍。
“母機思維”背后是熱愛祖國的赤子情懷。研制高性能碳纖維材料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對于光威來說,國家需要什么我們就要做什么,國家需要怎么做我們就怎么做。” 家國情懷,成為光威堅持創新的源泉。在光威這兩場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轉型發展中,陳光威夙興夜寐,攻堅在前,和技術人員同在車間奮戰。長期的辛苦工作,讓他積勞成疾,不幸于2017年4月離世,但他的精神風范,至今是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
如今的光威,獨木成林,根深葉茂。明代大儒王陽明有句詩:“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王陽明認為,對一個人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不應該到外界去尋找,而應該往自己的內心尋找。
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今天,一個企業要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就要以我為主,具備解決影響企業發展問題的各種能力。光威的“母機思維”,正是“萬化根源”,決定著企業全產業鏈的各個細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作出重要部署,要著眼于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密切上下游企業合作,做大做強產業鏈條。光威以“母機思維”形成全產業鏈自主發展,給我們重要啟迪:企業科技引領創新驅動,要從源頭做起,扣好“第一粒扣子”。